金属 |
腐蚀机理 |
氯离子(Cl⁻)的作用 |
主要腐蚀产物 |
典型腐蚀形式 |
防护措施 |
铜(Cu) |
1. 表面形成Cu₂O氧化膜,Cl⁻破坏氧化膜生成可溶性CuCl₂⁻。 3. 碱式氯化铜(绿锈,疏松多孔) ,伴随局部点蚀。 |
1.敏感性:高 2.穿透氧化膜,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加速腐蚀。 |
Cu₂O(赤铜矿)、Cu₂(OH)₃Cl(绿锈) |
点蚀、均匀腐蚀 |
苯丙三氮唑缓蚀剂、镀镍或锡层。 |
铁(Fe) |
1. Fe在阳极氧化为Fe²⁺,O₂在阴极还原为OH⁻。 |
1.敏感性:极高 2.吸附于表面,溶解钝化膜,引发微电池效应。 |
FeO(OH)(黄褐色铁锈)、Fe₃O₄(黑锈)、Fe₂O₃·H₂O(红锈,结构疏松无保护) |
全面腐蚀、孔蚀 |
镀锌、环氧涂层、不锈钢合金化(Cr/Ni)。 |
铝(Al) |
1. Cl⁻破坏Al₂O₃钝化膜,形成AlCl₃。 |
1.敏感性:中 2.吸附于钝化膜缺陷处,引发局部溶解。 |
Al(OH)₃(白色絮状物)、AlO(OH)(勃姆石) |
点蚀、晶间腐蚀 |
阳极氧化、硅烷处理、添加Mg/Si合金元素。 |
镍(Ni) |
1. 表面形成NiO钝化膜,Cl⁻在局部缺陷处溶解膜层,生成NiCl₂。 |
1.敏感性:低 2.在膜缺陷处形成可溶性盐,引发点蚀。 |
NiO(氧化镍)、NiCl₂(氯化镍) |
点蚀、高温应力腐蚀开裂 |
添加钼(Mo)合金化、表面镀铬。 |
锌(Zn) |
1. 作为牺牲阳极优先腐蚀(Zn→Zn²⁺)。2. 腐蚀产物从Zn(OH)₂转化为Zn₅(OH)₈Cl₂·H₂O(碱式氯化锌,疏松多孔。 |
1.敏感性:中 2.与Zn²⁺结合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初期加速腐蚀;后期促进保护性碳酸盐生成。 |
Zn₅(OH)₈Cl₂·H₂O(碱式氯化锌)、ZnCO₃(碳酸锌) |
牺牲腐蚀、白锈(ZnO/Zn(OH)₂) |
铬酸盐钝化、锌镍合金镀层、环氧封闭涂层。 |
不知道对不对,欢迎大家指正
隐藏内容需要付费才可以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