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查看作者
    • 关于可靠性的几个问题

      想请教一下,国内厂商在民用电子产品可靠性方面能做到预先设计有几家?

      目前所做的一些环境,运输类的可靠性测试只是为测试而测试,还是真有其作用?(不欢迎大道理)

      测试规格的制定是可以有理论的指导,还是完全来源于经验的收集于积累?

      关于HALT,对所谓的步进应力测试很不以为然,先不说这前一步应力的施加是否对后一步进造成疲劳累积的影响,而无法确定出所谓的破坏极限。再说每次都从常温开始施加应力而步进有何意义。假设你去猜一个东西的确切价格,会有提示你猜的价格高了或是低了,你会从零元猜起吗,当然不会,都只会从自己认为接近的价格猜起,然后根据提示再去猜,才是最快得出结果的方法。这一简单的做法大家都会,但是运用到所谓的专业领域,大家就都跪拜在权威的脚下,不懂思考了。由此可见,人们对于陌生的,神秘的,科技的新东西,是那么的景仰,那么的害怕,不敢于从理性的角度去对待它。似乎一切无条件适用的公理都不能用在它们的身上了,此时出现得最多声音就是,这个跟你说的是不一样的,具体事物当然不一样,但公理在哪里都是试用,不然就不称为公理了。再说HALT,即便你找到了产品的温度破坏极限,这个温度又有何意思,能代表什么,能得出它的品质好坏,还是得出它寿命的长短。能承受更高温度的产品可靠性一定更高吗,根本不是对应的关系。因为产品又不是在工作极限温度下工作。假设我有两种料,一种做工精良,经实际检验它的寿命有五年,实效率也相当的低,但它的耐最高温是在60度,另一种做工极差,但它的材料决定了它能在100度的温度下工作,由此我们就得出第二种比一种可靠性高,这是什么逻辑。产品的某一参数下的破坏极限不能代表了它整体的可靠性好坏。

    • 0
    • 0
    • 0
    • 2.7k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可靠性工程软件ReliaSoft中国总代理上海山外山机电
    • 东莞市帝恩检测有限公司
    • 江苏拓米洛高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内容
    • 做任务
    • 动态
    • 风格
    • 到底部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