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查看作者
    • 维修性设计介绍之三:可达性

      1、目的
      产品在维修时,能够“看得见、够得着”或者很容易“看得见,够得着”而不需要多少拆装、搬动,维修人员在正常姿态下就能操作,就是可达性好。可达性的好坏,还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维修人员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首先去做那些容易接近、操作方便的维修工作。对那些接近困难,操作费事的维修工作往往被推迟甚至忽略。因此最大限度地提高可达性是维修性设计的重要目标。
      可达性与维修人员身材的个体差异性直接有关。因此,维修性工程和人素工程应密切配合。但最终的设计则是由它们和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权衡决定。
      对于我们公司这种高芯片密度、插框式结构的产品而言,可达性主要集中于产品部件的易拆卸性,如风扇框、电源、较重的BAM、更换单板上元器件时是否容易操作等。
      2、定义
      可达性:是指维修产品时,接近维修部位的难易程度。
      3、设计原则
      可达性要求是由所需的维修活动确定的,这种维修活动可能是目视的或用肢体的、用工具的或两者都有,这取决于工作是检查、维护、调试、修复还是更换。一般要求如下:
      a. 可达性要求应考虑产品层次。不同的产品层次和维修方案有不同的可达性要求。如果是现场级换件修理,则对现场级的可更换单元LRU要求有良好的可达性,使维修工作简单方便。如果换下的零部件还要送维修部修复,就还应考虑该部件中需维修的组成部分的可达性。
      b. 安全性。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或消除维修人员可能遇到的危险,考虑可达性时,还必须考虑维修时的安全。
      c. 故障率高和要求频繁维修的产品应布置在能够很容易看到可优先达到的位置。当存在潜在危险时,尤其要容易看见。
      d. 通道设计应保证有接近零部件并提供完成维修操作所需的空间。
      为满足以上要求应遵循的设计原则有:
      a. 常维修的产品的布置应易于接近,不受结构单元或其他产品的阻碍;
      b. 需维修的产品的布置应能够为使用测试探头和其他所需的工具提供足够的空间;
      c. 所有弃件式产品的布置应使得在拆卸它们时无需拆掉其他部分;
      d. 每个组件的设计应使得无需拆卸该组件即可对其他元器件进行故障诊断;
      e. 尽可能使用插入式模块;
      f. 将质量和尺寸大的产品(如BAM)设计成可拆卸的,以便能够对其进行彻底检查或更换。
      4、设计技术
      4.1 零部件(元器件)布局
      (1)需要维修的零部件在箱式设备中的相对位置
      通常,有4种可能的安装位置—— 即顶部、底部、侧面和后板上;
      a. 顶部。零部件安装在顶板上时,顶板应用铰链联接在设备背面上方,并在机箱上面足够的空间以便转动顶板打开机箱,然后对各零部件进行维修操作;
      b. 底部。零部件安装在底部时,必须将壳体取下,才能将零部件暴露出来。为了尽可能减少壳体内零部件的损伤,应采取提起壳体离开零部件,在该零部件周围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以防毁坏,避免要求极精确小心的定位或装卸;如果壳体较重,应提供把手;
      c. 侧面板。零部件装在侧板上时,壳体内应留有操作所需的空间;
      d. 后板。零部件安装在后板上,面对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面板应当在其底部安装铰链以便打开。在很多情况下,这是最紧凑和最易达到的布局。
      (2)在布置零部件时应当考虑的因素
      a. 提供充足的空间以便使用解锥、测试探针、烙铁、扳手或其他要求的工具,入口设计应保证能使用直的解锥或调整工具,而不是弯头工具;
      b. 高故障率零部件以及所有要求维修或更换的组件或零部件应当最易接近而不用拆卸其他零部件;
      c. 插入式零部件应当朝一个方向排列以便更换;
      d. 电阻、电容及电线应当不影响插入式器件或零部件的更换;
      e. 精密部件应安排在修理该部件时不会被损坏的地方; #p#分页标题#e#
      f. 保险丝应位于看得见且更换时不用拆卸其他零部件或组件的地方;
      g. 保险丝等的更换应不要求使用工具。接近保险丝等应当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和工具;
      h. 内部控制器的开关不应位于靠近危险电压的地方;
      i. 在设备断电后,仍残留有热量和电荷的元器件应当配备泄放电路或将它们布置到使用人员或维修人员进行维修活动时不可能碰到的地方;
      j. 零部件不要叠放。如果为了节省空间必须叠放,那么就应将不要求频繁接触的零部件放在后面或底部;
      k. 将同一维修人员维修的零部件编在一组,其布局应使得在系统检查过程中,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移动距离最短;
      l. 要频繁维修的各部分应分散配置使之能同时进行检修,以缩短维修时间,进而提高装备的可用度。但在进行这种设计时必须对人员配备进行调查研究,如果编制表中规定只有一个维修人员的情况下,显然就不必要采用分散布置或提供多个维修通道口。
      4.2 正确选用紧固件
      紧固件的数量与形式往往决定着产品拆卸和安装的快慢,因而选用恰当的紧固件是提高可达性,缩短维修时间的又一重要设计措施。
      应用紧固件时,应通过对各种常用紧固件的考察择优采用。紧固件的选择和评价应满足耐用,操作迅速,便于更换等基本要求。紧固件的设计、选择与应用应考虑以下各个因素:
      a. 紧固件必须承受的应力与外界因素;
      b. 紧固件周围的工作空间;
      c. 操作紧固件需用的工具种类,这与紧固件的种类、用途以及所在的部位有关;
      d. 产品中各处所用紧固件的品种规格;
      e. 紧固件操作的频繁程度。
      (1) 对紧固件的一般要求
      a. 产品内所采用的紧固件,其规格、品种应减到最少限度。例如只采用少量的能互相迅速区别的基本品种和规格。应该使所用的螺钉、螺栓和不同螺纹尺寸的元件确实具有明显不同的外形尺寸,以避免混淆错装。避免采用特殊紧固件或有过盈公差的紧固件;
      b. 把操作紧固件需用工具的种类和规格减到最少限度。应避免使用专用工具,选择不用工具或只用普遍手工工具操作的紧固件;
      c. 紧固件的安装应当方便。设计时应考虑使螺纹锈蚀、磨损或损毁的紧固件便于拆卸更换。应避免把紧固件(螺柱)作为机壳的构成部分。紧固件安装孔或其他空隙应足够大,使紧固件开始安装时易于进入而不必完全对准。铰链、门扣、卡锁、碰锁以及其他快速解脱装置,应该只用小的螺钉或螺栓固定,不要用铆钉。安装螺栓时,应使其头部向上,这样在失去螺母时不致掉下。螺栓的螺母(特别是经常需要分解而又不易达到的)的安装,应采取措施,做到只用单手或一把工具就能操作。这些措施如设计有容纳并能防止螺帽或螺栓头转动的凹进部分;半永久性地固定(如带卡簧档圈、点焊)螺栓或螺帽;采用螺母锁片等;
      d. 应尽量减少紧固件的数量。应最大限度的采用铰链、卡锁、碰锁以及其他快速解脱装置以减少紧固件。宁用少量的大紧固件而不用大量的小紧固件(除了在需要保持气密或液封的地方)。安装一个单件时,紧固件的数量一般不超过4个。人们对于要求较为结实的结构用过多的紧固件是不恰当的;
      e. 紧固件应配置在不用先卸去其他的零部件就能够操作的地方。在紧固件彼此之间或与其他零部件之间互不干扰,对人员、线路不构成危害。紧固件周围应有空间,便于用手或工具操作,尤其对需要用双手或电力工具操作的紧固件更应予考虑;
      f. 紧固件的标志。在维修时要操作的所有外部的紧固件应与它们所在表面涂色上有明显区别,以便识别;而其他紧固件和装配螺钉应具有与它们所在表面相同的颜色。一些“特殊”的螺栓和螺钉的头部应专门涂色或打标记,以保证更换时不会搞错。同一装备内应只使用一种紧固件标志。标志应提前确定并标准化,同时应遵守现行的标准。
      (2)紧固件的种类 #p#分页标题#e#
      紧固件用于把两件以上的产品连结在一起。它们包括:各种快速解脱装置,碰锁与扣锁,夹留紧固件,组合头部的螺栓与螺钉,普遍螺钉,内扳式螺相与螺栓以及铆钉等。每一种都有其优缺点,各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下面按优先选 用的次序对各种紧固件的选择和应用提出建议。
      a 快速解脱紧固件
      快速解脱紧固件,也叫做机罩紧固件和面板紧固件,其使用便捷,不需工具, 能用单手操作,能够很好地固定住插入的零部件、元器件和机盖等。但是,夹持能力低,且不能用于要求平滑的表面上。应很仔细地根据它们的用途和种类加以选择,尽可能用于那些常要拆卸的产品上。这些紧固件不用工具就能夹紧和松开(最多转一满圈)。在紧固件的母件上,应标上颜色、型号与尺寸,并开有花键槽,使之只有真正对应的另一半才能装得上。
      b 碰锁、扣锁与夹锁器
      碰锁与扣锁使用很便捷,无需工具,夹持力好,最好用于大的部件、面板、盖子和罩子。但不能用于要求平滑的表面。它们安装的位置应使自行开锁的偶然机会减至最小。
      c 系留紧固件
      系留紧固件使用起来较不方便且慢,有的需使用普通手工工具,但它们被固定在位置上,节约了寻找和取用的时间,并且只要单手操作。在有可能丢失螺钉、螺栓或螺母而增加额外的维修时间,或者有可能把这类零件掉进产品导致损坏时,应采用系留紧固件。当采用1/4转式系留紧固件时应使其能自锁并有弹簧加力。
      d 螺钉、螺栓
      由于机制螺钉可拆卸,所以它们广泛地用在各种产品中。现在用的螺钉头部已标准化,其形式有数十种,根据装配时是否要求螺钉头与表面齐平而定。
      通常对于不需分解的场合,为了减少装配费用,有时采用自攻螺钉作为半永久性的紧固件。
      系留螺钉在装备中的使用愈来愈普遍,特别适用于需要经常拆卸的面板。系留螺钉不容易从面板上分解下来,但是旋动它们就很容易把面板卸下来。而且它们能够用手旋动而无需工具,中国可靠性网。
      在确定螺钉(栓)的解锥槽式样时,必须考虑成本、零件外表、旋紧力矩等各因素。应尽量使解锥槽大小的变化小些,这样才可以使解锥的规格减少。最普通的解锥槽形式为:直槽形、十字槽和六角形或它们的组合形。由于在生产装备时,十字槽形适于用电力旋动,所以目前使用最为广泛。这一特性能使装配迅速而成本较低。旋紧力矩大的地方,通常用六角头。
      组合头螺栓与螺钉因既有解锥槽,又有六角头或滚花头,故既可以用解锥又可以用扳手操作,减少了损坏解锥槽和卡滞螺杆的可能性。六角头一般要比滚花头好。
      正方头螺钉一般要比圆头或平头的好,因为它们能更好地与工具吻合而不会造成解锥槽损坏,并且还可以用手钳旋动。
      采用螺钉的一般要求如下:
      i. 旋紧或松开螺钉的转数应小于 10转;
      ii. 旋紧时,螺钉上受力螺纹的长度至少应等于其直径;
      iii. 螺钉头的解锥柄必须深一些以防损坏;
      iv. 必须用在解锥能正向对准的部位,不要用在解锥偏移的部位;
      v. 若螺钉处于部件上看不见的位置,解锥应能在部件上该螺钉处定位;
      vi. 有内压的设备,应用细牙螺钉;
      vii. 埋头螺钉只用在需要平滑表面的地方;
      viii. 在厚度小于 2.4mm 的面板上,应该用圆头而不要用平头螺钉,以防面板撕裂。
      螺栓在安装时较为不便而费时,还需两面操作,螺栓的两头都要求可达,往往需用两件工具。在开始旋上螺母时还要求动作正确。此外,它们的小零件多(如螺母、垫圈等),容易丢失。
      采用螺栓螺母的一般要求:
      i. 螺栓长度不应大于实际需要的长度;
      ii. 旋紧的圈数不应超过 10 转。旋紧后螺栓露出在螺母外的长度以不要大于 2 圈;
      iii. 左旋螺纹只应用在受力需要的地方。这时螺栓螺母应当接 GB3098.6 的规定标明清楚是左旋; #p#分页标题#e#
      iv. 不应把螺栓做成构件整体的一部分,以防止在螺栓因分解结合而损坏时更换困难;
      v. 构件上的内螺纹必须有足够大的拉伸强度以承受螺栓或螺钉的最大旋紧力矩,并且有耐磨损的边缘;
      vi. 螺母需用开口销、铁丝、止动垫圈等锁紧在螺栓上,也可采用能够卡住螺母防止相对转动的其他办法。
      对过薄或过软不有攻丝的金属件上,或空间受限制扳手无法达到的部位应采用固定式螺母,它是事先用焊、铆、卡入或打入等方法固定在底座上的,在装配与修理中的优点是安装螺栓时不必抓着螺母。模件化的趋势将扩大固定式螺母的应用,并能减少所需的各种扳手。
      4.3 维修通道的设置
      4.3.1 维修通道的区分
      维修通道是指那些供观察和工具、零件、组件以及人的肢体进出的开口和通路。如检查口、检查窗、测量口、进出口等。
      通常有三种维修通道:
      a. 查看通道,用于目视或触摸;
      b. 测试通道,用于工具和检测设备进出;
      c. 修理通道,用于零件调整、修复或更换时,工具、人的肢体、零件的进出。
      表1给出了该三种维修通道的类型和相关的决策准则。在应用该表时对要求触摸而不是目视的那些检查列在“修理通道”一栏中。
      表1 推荐的装备维修通道
      优选顺序 查看通道 测试通道 修理通道
      第一 敞开,无盖 敞开,无盖 拉出式机架或抽屉
      第二 抗擦伤塑料透明窗口盖(如果必须防止脏物、潮气或其他外物进入时) 装有弹簧的滑动盖(如果必须防止脏物、潮气或其他外来物进入时) 铰链门(如果必须防止脏物、潮气或其他外来物进入时)
      第三 抗碎玻璃盖板(如果塑料不能承受擦伤或与溶剂接触时) 带有系留式快速解脱紧固件的可拆卸盖板(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安装铰链门) 带有系留式快速解脱紧固件的可拆卸盖板(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安装铰链门)
      第四 螺钉大而数量最少且能满足要求的金属盖板(如果应力、压力或安全原因需要时) 螺钉大而数量最少且能满足要求的金属盖板(如果应力、压力或安全原因需要时) 螺钉大而数量最少且能满足要求的金属盖板(如果应力、压力或安全原因需要时)

      4.3.2 设计通道应当了解的信息
      在设计适当的维修通道,确定通道的类型、尺寸、形状和位置时,应当了解:
      a. 产品的位置和周围环境;
      b. 使用该通道的频度;
      c. 通过该通道要完成的维修工作;
      d. 完成维修任务所要求的时间;
      e. 通过该通道的工具和零件的类型、尺寸;
      f. 维修活动要求的工作间隙或空间;
      g. 使用人员和维修人员可能穿着的衣服类型;
      h. 使用人员和维修人员(身体或部分肢体)必须进入通道内多远;
      i. 维修工作的目视要求;
      j. 在通道里面的产品的安装情况;
      k. 使用通道的安全程度;
      l. 必须进入通道的人员随身携带品、工具、器械等的合理组合的尺寸、形状、质量和间隙的要求。
      4.3.3 查看通道
      查看通道常称检查口(窗),通常检查口应是敞开的。如果脏物、潮气或其他外来物会引起不良后果时,则可使用透明的塑料窗口盖。如果因擦伤或溶剂作用和环境有可能降低塑料盖的透明度,那么可以使用抗碎玻璃窗口盖。如果透明材料不能满足应力或其他要求,那么就应当使用能快速打开的金属盖。
      目视检查应当考虑物体和背景的亮度对比,以及来自工作区光源的眩光。如果使用外部光源,那么窗口的透明度必须允许充足的光线通过。若检查口附近有危险零部件,而检查时又要求进入,那么检查口的口盖应设计成打开时内部照明灯自动接通。另外,在检查口盖上应当贴上醒目的危险警告标志。
      4.3.4 测试通道
      用于工具和测试设备通过的测试通道,应尽可能做成敞开的。如果脏物、潮气或其他外来物可能引起不良后果时,可以使用弹簧加力的滑动盖,或铰链门。对于不要求严格密封的小通道口,小滑动盖特别有用。弹簧加力盖或罩内应有一个掣子以保证盖或罩保持敞开。只有弹簧加力盖或铰链门不能满足承受应力、压力或安全要求的标准,才可采用带有快速解脱紧固件的盖板或采用最少数量的最大适用尺寸的螺钉固定的盖板。大滑动门可能会带来结构问题,但当回转门的空间受到限制时,kekaoxing,大滑动门特别有用。如果门非常大或非常重时,应提供把手以增大力臂作用。通道门的设计应注意使它们: #p#分页标题#e#
      a. 能确实锁住;
      b. 不被卡住或粘住;
      c. 操作方便并要求不用工具;
      d. 对电线、运动件或设备的其他零部件不阻碍、不损伤,也不会引起有潜在危险的接触;
      e. 足够显眼,不会由于疏忽而未关闭。
      4.3.5 修理通道
      修理通道开口的尺寸、形状应使肢体和零部件容易通过。因此,必须注意与通道相匹配的空间内部零部件的布局,否则,会造成肢体或零件通过困难。
      如果由于场所或环境因素(耽心脏物、下落物休或雨雪的侵入)而无法使用无盖通道时,可使用铰链门或滑动盖;铰链门比盖板要好。铰链应装在底部或侧方,使门向下或向左(向右)开,这样,不用人力就可以操作敞开。如果这种方法不可行,还可以使用卡子或托架(最好是自动的)。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采用靠人工保持通道门敞开的设计方案。
      为提高可达性,机体或箱柜的开口应能满足使用可拉出的、可旋转的和滑动的抽屉、架子以及导轨或其他铰链的或滑动的组件的要求,以便能够;
      a. 优化工作空间和容纳工具;
      b. 减少维修人员拆装那些易碎的或敏感的产品的工作;
      c. 便于笨重的产品的装卸和(或)定位;
      d. 便于接近需要经常从安装位置拆下进行维修的产品。
      4.4 通道口位置的确定
      产品的装填口往往也可以作为维修通道使用,在维修通道设计时尽量加以利用。
      维修通道口的位置决定于产品安装的方式。先确定在正常安装情况下,产品上有哪些面是可达的,然后把各个通孔安排在可达的一个面上。
      通道口的位置要最有利于操作。要确定维修人员通过该通道口需做什么工作,然后把该通道安排在适合操作的位置上。对于某些操作来说,把通道口安排在侧方可能要比正对着操作好些。通道口位置应:
      a. 只安排在装备正常安装状态下可达到的那些面上;
      b. 能直接达到并最便于操作;
      c. 与通道有关的显示器、控制器、测试点、电缆等都安排在装备的同一个面上;
      d. 要远离高压或危险的运动部分,或在这些部分的周围加适当的绝缘、遮蔽物等等以防伤人;
      e. 使笨重的部件能从通道口中拉出而不是提出;
      f. 便于频繁调整或维修的项目使用;
      g. 避开妨碍维修和使用人员的框架、隔板、支架和结构件,以便接近必须维修或操作的零部件;
      h. 从地面或工作站台算起,通道口下缘不低于 600mm,上缘不高于 1500mm;
      i. 工作台或拖车的高度要考虑与通道的使用相配合。
      4.5 通道尺寸的大小
      通道口不宜过多,能用一个大通道口解决问题的,不要用两个或更多的通道口。通道口的大小应根据要维修的设备和完成的工作确定。这就要求在决定通道口尺寸以前必须确定使用人员或维修人员要看到或做到什么,考虑视线、所用的工具类型、光线强度。在某些情况下,能容得下解锥(又称“起子”或“螺钉旋具”)的小孔就已足够了;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维修人员可能不得不将手或整个身体进入到某一设备中去。此外,维修的频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电子设备 70% 的维修活动是用解锥、钳子、扳手以及烙铁完成的。显然,通道口应当能保证这些工具的进入和操作。
      在许多较新的装备中由于空间紧缩给维修带来较大困难。虽然新装备趋向于小型化,但手工工具的大小多数仍是原样未变。因此,当使用手工工具(如套筒板手,弯头解锥和凹头螺钉扳手等)时,其手柄在使用中需作摆动运动,就需要有活动空间。工具的长度决定了它的摆动半径,同时也决定了所需要的工作空间的大小和装拆的时间长短。假使旋紧一个螺栓的螺母需要 18 转,若使用棘爪扳手时,则在产品内可能需要以下三种中的一种动作:
      a. 在可有作满转时,18 转约需20s;
      b. 若只能作半周运动时,36个半周约需 30s;
      c. 若只可能作四分之一周运动时,则 72 次四分之一周约需 40s; #p#分页标题#e#
      在维修中,对于第一个要分解的螺母,产品上的空间应允许手工工具每次至少1/4周,最好是半周。由于腕部的结构,人们在使用手工工具时转半周1/4周较为方便。使用扳手时,手指有时能够代替腕部操作(特别是在刚开始容易旋转时)。但是,使用解锥一类工具时,则主要靠腕部。这类工具一般并不比要拧动的螺钉或螺母的宽度更宽些,因此,它们的工作空间只和深度有关。
      为保证解锥类工具的工作空间,螺钉头上方所需的余地应不小于工具本身长度、螺钉长度以及至少为 75mm 的手腕的高度三者之和。一把最小号(短粗型的)解锥(约75mm 长)将需要至少 1500mm 的螺钉头上方空间。若少于这个尺寸的空间或许就要用弯头解锥了;但是即使如此,上方余隙也必须为螺钉头上方空间。若少于这个尺寸的空间或许就要用弯头解锥了;但是即使如此,上方余隙也必须为螺钉长度与弯头解锥转把和解锥头的高度之和。同时,还要求径向能自由旋转。
      使用解锥类工具若要达到最大效果,就必须有充分的工作空间以适合解锥的全长和人的手、腕与前臂长度的总和。然而在一台拥挤的装备上,维修人员常常握着工具从侧面操作,虽可减少沿长度方向上的空间要求,但同时也减弱了能用的力。在此情况下,很容易把起子槽蹩坏或者旋不紧螺钉。
      通道口的尺寸还决定于要求接近的产品的形状尺寸。当产品必须通过该口拆卸或更换时尤为如此。通道盖板尺寸的大小应当避免为接近面板后任一产品而在另一个盖板上再开通道口。盖板尺寸的大小和产品的布局应允许被拆卸的产品沿着直的或略有曲线的路径而不是弯曲路径取出。这将使拆卸变得方便并降低产品在取出过程中被损坏的可能性。
      通道的尺寸也与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些部分的运动,如转身、拉、推、扭转等动作有关。一旦确定了通道,它的尺寸还必须考虑通过该入口的身体某一部分的尺寸及其运动时需要的空间。这两个因素由动态的或静态的身体测量确定。人的因素分析也考虑了在系统功能中人体测量的尺寸。使用人员或维修人员在进行维修活动时可能要穿戴御寒服装,这也将影响通道尺寸。
      表2 维修人员穿普通服装时的通道口最小尺寸
      通过的身体部分或体位 尺寸mm
      通过头的宽度 170
      通过肩膀的宽度 470
      通过身体的宽度 250
      以爬行姿势通过通道 高度830
      宽度470
      跪姿(背直着)通过通道 高度1325
      宽度470
      两人(立姿 )并户通过通道 高度1780
      宽度840

      4.6 通道设计的其它建议
      除位置、尺寸外,关于标志、安全等方面的通道设计的建议如下:
      a. 在每个通道口上既要标明所要达到的零部件,又要标明进入通道的辅助设备;
      b.每个通道口标以专门的数字、字母或其他记号,使每个人都能从使用说明书或修理手册上清楚地加以识别;
      c. 进入小通道孔的插件接头的位置应有指示标记。可以在柜上或插件上用匹配的条纹、圆点或箭头作标志。许可时,可以画出管脚的位置;
      d. 通道的位置应能防止人体伸入的部分接触烫的部分或锐边;
      e. 大的通道门应能自锁以防止自行落下关闭造成伤害;
      f. 通道口的边缘锐利可能碰伤手或臂部时,应覆以橡胶、纤维或塑料层;
      g. 在必须靠近危险电路的区域进行维修作业时,应设有观察孔。如不可能开孔,则所有暴露的电线要彻底绝缘并提供位置图供维修人员参考。位于高压电附近的调整点,所用的解锥应有导向装置以防触及高压电;
      h. 在通道位于可能伤人的危险产品附近时,通道门的设计应使在打开时门内有灯自动照明。门上还应有显著的警告标志。
      o. 在安装零部件时必须有保证能容纳手提取螺帽螺钉的空间。螺钉螺帽的位置不能太靠近零部件壁,也不能互相靠得太近以致无法方便地使用扳手等工具。

      相关文章:#p#分页标题#e#

       · 维修性概念之1——基 本 概 念
      · 维修性概念之2—— 参  数
      · 维修性概念之3—— 管  理
      · 维修性概念之4——设计与分析
      · 维修性概念之5——试验与验证

    • 0
    • 0
    • 0
    • 4.8k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可靠性工程软件ReliaSoft中国总代理上海山外山机电
    • 东莞市帝恩检测有限公司
    • 江苏拓米洛高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内容
    • 做任务
    • 动态
    • 风格
    • 到底部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