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查看作者
    • 系统工程通用术语 系统特性和参数

       

      1 效能 effectiveness
      达到系统目标的程度,或系统期望达到一组具体任务要求的程度。它是费用效能分析的输出。(防务采办术语-98)
      达到期望目标的能力,可以用不同的准则作为这种能力的度量。(GJB1405-92)
      在规定的条件下达到规定使用目标的能力。(GJB1364-92)
      产品满足规定的定量服务要求的能力。它是产品固有能力与可用性的综合反应。(GB/T3187-94)
      编者注:效能体现装备的总使用价值,随着研究角度不同,它可以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和度量,当研究装备的总体能力时,可用系统效能度量;当研究装备的作战能力时,可用作战效能度量;当研究装备的效能与费用的关系时,可用费用效能度量。
      2 系统效能 system effectiveness
      系统期望实现一组具体任务要求的程度的度量。它是可用性、可靠性、可信性和能力的函数。(防务采办术语-98)
      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满足给定定量特征和服务要求的能力。它是系统可用性、可信性及固有能力的综合反映。(GJB451-90)
      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工作时,在规定的时间内成功地满足使用要求的概率。对于一次性使用的系统(如导弹),则定义为系统(如导弹)在规定的条件下,接到指令后成功地运行(击中目标)的概率。(MIL-HDBK-338A-87)
      编者注:从这两个定义看出,对一次性使用的系统时间不是个重要的因素,而且不考虑修理问题。美国航空研究公司(ARINC)计算系统效能的公式是:
      (1)
      式中 PSE ——系统效能;
       POR ——战备完好率;
       PMR ——任务可靠度;
       PDA ——设计良好度。
      美国空军武器系统效能工业咨询委员会(WSEIAC)、MIL-STD-721中计算系统效能的公式是:
      系统期望实现一组专门任务要求的程度的度量,它是可用性、可信性和能力的函数。该定义表示为:
      SE=ADC (2)
      式中 A —— 可用度;
      D —— 可信度;
      C —— 能力。
      有关可用性和可信性的定义参见1.3.11和1.3.18。
      虽然不同时期和不同机构对系统效能有不同定义和不同度量公式。但归结起来,系统效能可定义为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实现一组规定任务要求的能力的度量。从定义看出,系统效能与在任务开始时系统所处的状态,即可靠性、维修性、人为因素和后勤保障等因素;在任务执行期间系统的状态,即任务可靠性、任务维修性、安全性和生存性等因素;执行任务的结果,即距离、精度、功率和杀伤力等因素有关。总之,它与系统的设计、生产、使用、维修和保障有关,通常可用概率进行度量。
      3 费用效能 cost effectiveness
      系统的作战能力与其寿命周期费用的关系的度量。(防务采办术语-98、DoDI5000.2-91)
      使用能力的一种度量,它是寿命周期费用的函数。(GJB1364-92)
      4 作战效能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考虑到部队编制、作战原则、战术、生存性、易损性和威胁(包括各种电子对抗、核武器初始效应、核、生物和化学污染威胁等因素)在系统作战使用所计划或预期的环境(如自然、电子、威胁等)中由有代表性的人员使用时,系统完成任务的总体水平。(防务采办术语-98、防务采办电子手册-96)
      5 作战适用性 operational suitability
      考虑到可用性、兼容性、运输性、互用性、可靠性、战时利用率、维修性、安全性、人为因素、人力保障性、后勤保障性、自然环境效应和影响、文件和训练要求等因素,系统满意投入外场使用的程度。(防务采办术语-98、DoD5000.2-R-96)
      6 持续作战能力 sustainability
      部队、单位、武器系统和设备的持久能力,通常用持续作战的天数来度量。(防务采办术语-98)
      7 战备完好性 operational readiness
      部队或武器系统或系统为满足执行任务和作战要求而进行准备的状态。它以足够的且训练有素的人员、器材状况、保障系统和弹药的供应/储备状况、可动用部队的数量等为基础。(防务采办术语-98) #p#分页标题#e#
      军事单位接到作战命令时,实施其作战计划的能力。它是在编实力、产品可用性、保障性等的函数。(GJB451-90、 MIL-STD-721C-81)
      产品(军事单位)在接到作战命令时响应其作战计划的能力(总的日历时间是计算战备完好性的基础)。(MIL-HDBK-338A-87)
      编者注:战备完好性的概率度量称为战备完好率(Por)。它表示当要求武器系统(军事单位)投入作战时,该系统能够执行任务的概率。在计算战备完好率时,必须考虑系统的使用和维修情况。如果系统在前一次任务中没有发生需要维修的故障,或者如果系统确实发生需要维修的故障,但是系统维修时间短于系统要求投入使用所需的时间,战备完好率Por可由下式计算:
      Por=R(t)+Q(t)P(tmtd) (3)
      式中 R(t) ——在前一项任务中无故障的概率;
      Q(t) ——在前一项任务中发生故障的概率;
      t ——任务持续时间;
      P(tmtd) ——系统的维修时间tm小于到下一项任务开始所需时间td的概率。
      武器系统的战备完好率一般只有在实际的使用环境条件下执行其任务后才能真实度量,人们更关心的是在系统设计及验证阶段就能够有效地定量预计系统战备完好性。因此,战备完好性在系统研制及验证阶段可以用可用度来度量。
      8 系统战备完好性 system operational readiness
      装备系统在平时和战时使用条件下能随时开始执行预定任务的能力。(GJB3872-99)
      9 系统战备完好性目标 system readiness objective
      用于评估系统以计划的平时和战时利用率执行和保持一组规定任务的能力的准则。系统战备完好性度量明确地考虑系统可靠性和维修性设计、保障系统的特性及性能、保障资源的数量及位置的影响。战斗出动强度、平时的能执行任务率、使用可用度和资源准备完好率等是系统战备完好性度量的示例。(防务采办术语-98)
      10 装备完好率 materiel readiness
      武器装备能随时遂行作战任务的完好数与实有数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主要用以衡量武器装备的技术现状和管理水平,以及武器装备对作战、训练、执勤的可能保障程度。(军语-97)
      11 可用性 availability
      产品在任一随机时刻需要和开始执行任务时,处于可工作或可使用状态的程度。可用性的概率度量亦称可用度。
      产品在任务开始时的状态取决于与战备完好性有关的系统可靠性和维修性参数的综合影响,但不包括任务时间。(GJB451-90)
      产品在某一未知(随机)的时刻,当要求完成其任务时,在任务开始时处于能工作和可使用状态的程度的一种度量。(其考虑的时间包括工作时间、有效修理时间、管理时间和后勤时间,但不包括任务时间。)(防务采办术语-98、MIL-HDBK-338A-87)
      编者注:可用性与战备完好性的主要区别在于所考虑的时间。可用性由能工作时间和不能工作时间来定义,不能工作时间包括实际修理时间、行政管理时间和后勤延误时间;战备完好性除了考虑可用性的时间外,还应包括空闲时间和储存时间,即全部日历时间。同时,系统的修复性维修时间在计算可用度时,作为不能工作时间计算,但在计算战备完好率时,只要该维修时间小于到执行下一次任务的等待时间,就不影响战备完好率。因此,在许多实际军事行动中,采用战备完好率更为合适。
      12 固有可用度 inherent availability (Ai)
      仅与工作时间和修复性维修时间有关的一种可用性参数。其一种度量方法为:产品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与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平均修复时间的和之比。(GJB451-90)
      仅考虑工作时间和修复性维修的系统可用度。它忽略了与预防性维修、行政及后勤有关的等待和延误时间。(防务采办术语-98)
      编者注:固有可用度是承制方在系统研制过程中可控制的参数,可作为合同参数,适用于系统的论证和方案阶段。 #p#分页标题#e#
      13 可达可用度 achieved availability (Aa)
      仅与工作时间、修复性维修和预防性维修时间有关的一种可用性参数。其一种度量方法为:产品的工作时间与工作时间、修复性维修时间、预防性维修时间的和之比。(GJB451-90)
      编者注:Aa除了考虑Ai的时间外还考虑预防性维修时间,但不考虑使用和保障的影响,适用于工程研制阶段。
      14 使用可用度 operational availability (Ao)
      装备或武器系统当需要时能够正常工作的程度。其表达式为能工作时间与能工作时间、不能工作时间之和的比。它是战备完好性目标与保障性之间的定量联系。(防务采办术语-98)
      与能工作时间和不能工作时间有关的一种可用性参数。其一种度量方法为:产品的能工作时间与能工作时间、不能工作时间的和之比。(GJB451-90)
      编者注:Ao考虑系统的固有可靠性、维修性及测试性、预防性维修和修复性维修,以及管理、使用和保障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它能够真实反映系统在外场使用环境下所具有的可用性。根据所获得数据的不同,Ao可以有不同的计算公式。Ao通常还受系统利用率的影响,在规定的时间内,系统的工作时间越短,Ao就越高。因此,在确定系统的总时间时,应不包括系统不工作或很少工作的那段时间(如大修厂修理和贮存时间)。
      15 能执行任务率 mission capable rate (MCR)
      一个系统至少能够执行一项规定任务的时间与其总拥有时间的百分比。它可进一步分解为如下3个参数:
      a. 能执行满任务率(full mission capable rate,FMCR)——一个系统能够执行全部规定任务的时间与其总拥有时间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b. 能执行部分任务率(partial mission capable rate,PMCR)——一个系统至少能够执行一项而不是全部规定任务的时间与其总拥有时间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c. 不能执行任务率(no mission capable rate,NMCR)——一个系统不能执行规定任务的时间与其总拥有时间之比,用百分数表示。(AFR80-5-78)
      编者注:能执行任务率是战备完好性的一种度量参数。该参数是美国空军常用的一种战备完好性度量参数,它适用于各种飞机及地面系统。该定义中的拥有时间指的是在某一期间内指定的系统处于作战部队控制下的总小时数,不包括系统在仓库内或在补给线上的时间。MCR受训练方式的影响较大,是使用频度、使用方式和保障政策的函数。例如,使用频度较低意味着需要维修工作较少,则MCR可能较高。
      16 出动架次率 sortie generation rate (SGR)
      在规定的使用及维修保障方案下,每架飞机每天能够出动的次数。也称单机出动率或战斗出动强度。(GJB1909.5-94)
      在规定的使用和维修方案下,每架飞机每天能够飞行的次数。(AFR80-5-78)
      编者注:出动架次率是军用飞机最重要的战时战备完好性参数。它对平时训练没有意义,因为在平时训练中,出动架次受飞行训练方案的影响,并且受允许飞行的批准所限制,因此,飞机平时训练的出动架次率很可能显著地低于它的实际能力。本定义中所指的一次出动是从飞机自起飞点移动(或从任何停放保障地点垂直起飞)开始,到飞行结束返回地面终止。美国空军规定发动机已停车或飞机已在地停留5min(以先到者为准),或更换机组人员作为飞机已返回地面。
      出动架次率是军用飞机在作战环境下连续出动能力的度量,是反映航空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参数。它受飞机每天能飞行时间、可靠性、维修性、维修及保障能力、机场条件、地面设施、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17 在轨可用度 orbital availability
      航天系统能够执行规定任务的在轨时间的百分数。(AFR800-18-86)
      18 可信性 dependability
      产品在任务开始时可用性给定的情况下,在规定的任务剖面中的任一随机时刻,能够使用且能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p#分页标题#e#
      产品在执行任务中的状态取决于与任务有关的系统可靠性和维修性参数的综合影响,但不包括非任务时间。(GJB451-90、MIL-STD-721C-81)
      编者注:美国空军系统司令部武器系统效能工业咨询委员会于1963年提出的可信性,作为计算武器系统效能的一个要素,表示武器系统完成规定任务的良好程度。它受任务可靠性、任务维修性、安全性和生存性等的影响。美国(MIL-STD-721C-81)和(MIL-HDBK-338A-87)等军用文件中都给出与GJB451-90基本相同的定义。但是,DoDI5000.2-91和DoD5000.2-R-96中已不再采用可信性的术语。
      近10年来,为了适应国际市场发展的需要,考虑到术语的国际通用性,国际电工委员会把可信性定义为用于描述可用性及其影响因素:可靠性、维修性和维修保障的集合术语。它是一种非定量描述。同时,国际电工委员会把IEC/TC56可靠性、维修性技术委员会于1991年正式更名为可信性技术委员会,并制定了可信性管理大纲,IEC300-2“可信性管理——可信性大纲要素及工作项目” 。
      19 保障性 supportability
      系统的设计特性和计划的后勤资源,包括后勤保障要素,便于满足系统可用度和战时利用率要求的程度。(防务采办术语-98)
      系统的设计特性和计划的保障资源能满足平时战备及战时使用要求的能力。(GJB451-90、GJB3872-99)
      系统的设计特性和计划的后勤资源,包括人力,满足系统平时战备及战时使用要求的程度。(DoDD5000.39-83)
      20 可靠性 reliability
      系统及其组成部分在无故障、无退化或不要求保障系统的情况下执行其功能的能力。(防务采办术语-98)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的概率度量也称可靠度。(GJB451-90)
      编者注:从使用和设计考虑,可靠性又细分为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分别见2.2.2和2.2.4。
      21 耐久性 durability
      在规定的使用和维修条件下,产品在到达极限状态之前完成要求功能的能力。(BS4778)
      编者注:产品的极限状态可能是有用寿命终结、或由于经济或技术原因或其他相关因素,产品已不具有适用性。
      1) 产品在规定时间内抵抗裂纹(包括应力腐蚀性裂纹和氢引起的裂纹)、腐蚀、热冲击和劣化、脱层、磨损和外来物损坏影响的能力。
      2) 材料在规定的使用条件和(或)储存条件下耐受磨损和物理—化学变化的度量。(NATO ARMP-1-93)
      产品在规定的使用和维修条件下,其使用寿命(useful life)的一种度量。它是可靠性的另一种特殊情况。(GJB451-90)
      在规定期间内,分系统或部件抵抗劣变、磨损、裂纹、腐蚀、热变质等的能力。(MIL-STD-1798-88)
      22 维修性 maintainability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维修性的概率度量亦称维修度。(GJB451-90、GJB/Z91-97)
      编者注:“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指的是在规定的维修条件下和规定的维修时间内。
      产品在每一规定的维修和修理级别,由具有规定等级的人员和按规定的程序和资源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防务采办术语-98、MIL-STD-721C-81、MIL-HDBK-338A-87)
      23 测试性 testability
      产品能及时、准确地确定其状态(可工作、不可工作或性能下降)并隔离其内部故障的一种设计特性。(GJB451-90、GJB2547-95、GJB3385-98、MIL-STD-2165A-93)
      软件的一种性质。它表明了既便于测试准则的建立又便于就这些准则对软件进行评估的程度。
      需求的定义便于对需求进行分析以建立测试准则的程度。(GB/T11457-95)
      24 安全性 safety
      不导致人员伤亡,危害健康及环境,不给设备或财产造成破坏或损伤的能力。(GJB1405-92)
      将伤害(对人)或损坏的风险限制在可接受水平的能力。(根据参考文献69、27编写) #p#分页标题#e#
      不发生事故的能力。(GJB-900-90)
      编者注:安全性作为系统的设计特性,特别是航空航天飞行器的安全性,是飞行器设计必须满足的首要特性。它可定义为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以可接受的风险执行规定功能的能力。系统(如飞机)的安全性一般用事故率或事故概率、损失率或损失概率和安全可靠度来度量,其定义分别见6.3.7、6.3.8、6.3.9。
      25 完整性 integrity
      使系统在规定的使用寿命期内和在规定的条件下,具有规定的性能、可靠性和保障性的基本特性。(MIL-STD-1798-88)
      编者注:完整性的概念最早用于飞机结构设计,称之为飞机结构完整性,以提高飞机的耐久性及结构安全性,美国国防部于1972年颁布了军用标准MIL-STD-1530飞机结构完整性大纲:飞机要求。随后,在发动机结构设计中也引入完整性的概念,称之为航空发动机结构完整性,并于1984年颁发军用标准MIL-STD-1783发动机结构完整性大纲。我国于1989年颁布GJB775.1军用飞机结构完整性大纲—飞机要求。
      关系到飞机安全使用、使用费用和功能的结构强度、刚度、损伤容限及耐久性(或安全寿命)等飞机所要求的结构特性的总称。(GJB775.1-89)
      软件所具有的与性能、可靠性和维修性相关的属性(在合同规定的)与所需成品的总完备性相关的程度。(MIL-STD-1803-88)
      26 生存性 survivability
      系统及其乘员回避或承受人造敌对环境,而其完成规定任务的能力不遭到破坏性损伤的能力。(防务采办术语-98、防务采办电子手册-96)
      装备(系统)抗御和/或经受人为敌对环境的影响而不引起持久的性能削弱并保持连续有效地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GJB1301-91)
      编者注:生存性也称生存力。
      27 生产性 producibility
      产品或系统制造的相对容易程度,它取决于利用现有的生产技术能够经济制造、装配、检验和试验的各种设计特性。(防务采办术语-98)
      使系统设计或其部件以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法进行制造、装配、检验、试验、安装、核查和验收的固有特性。(MIL-STD-1528(USAF)-72)
      产品设计和生产规划的若干要素或特性的组合,它使所设计的产品,经过一系列权衡之后,能够按规定的产量,以最低的费用和最短的时间制造出来,并符合必需的质量和性能要求。(MIL-HDBK-727-84)
      28 互用性 interoperability
      各种系统、军事单位或武装部队向其他系统、军事单位或武装部队提供数据、信息、装备和服务或接受来自其他系统、军事单位或武装部队的数据、信息、装备和服务,并利用这种交换的数据、信息、装备和服务使他们有效地协同工作的能力。(DoDD5000.1-01)
      各种系统、军事单位或武装部队向其他系统、军事单位、或武装部队提供服务,或接受来自其他系统、军事单位、或武装部队的服务,并利用这种交换服务,使他们有效地协同工作的能力。当各种通信、电子系统或通信-电子产品间以及它们和/或其用户间的信息和服务能够直接并满意交换时,便实现了这种状态。(防务采办术语-98)
      系统和设备或部队向其他系统和设备或部队提供服务或接收其他系统和设备或部队提供的服务,并通过这种交换服务而使他们有效地、协调地工作的能力。(GJB1371-92)
      编者注:GJB1371-92中此定义称为“共用性”。
      29 兼容性 compatibility
      在同一的系统或环境中的或正在工作的设备或装备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产品或部件不相互干扰的能力。(防务采办术语-98)
      两个或多个产品/系统并存或作为一个大系统的若干单元或在使用环境下工作而不相互干扰的能力。(AFR80-14)
      被测单元在功能、电气和机械上与期望的自动测试设备接口配合的一种设计特性。(GJB3385-98)
      30 经济承受性 affordability
      采办项目的寿命周期费用与国防部或国防部各部门的长期投资和部队结构计划协调程度的度量。(防务采办术语-98、防务采办电子手册-96) #p#分页标题#e#
      31 能力 capability
      系统在执行任务期间内所给定的条件下实现任务目标的本领的度量。(防务采办术语-98)
      产品在任务期间内所给定的条件下实现任务目标的本领的度量。(MIL-HDBK-338A-87)
      执行指定的活动并获得规定要求的本领。(GJB1405-92)
      编者注:“能力”与“固有能力”是同义词。
      32 固有能力 capability
      产品在给定的内在条件下,满足给定的定量特性要求的自身的能力。如杀伤威力、射程等。(GJB451-90)
      编者注:“能力”与“固有能力”是同义词。
      33 作战能力 operational capability
      系统在执行作战任务期间,在给定条件下,完成任务的度量(可信性)。(防务采办术语-98)
      34 初始作战能力 initial operational capability (IOC)
      由受过训练的、配备齐全的、适当数量和类型的使用、维修和保障人员,有效地运用一种具有规定特性的武器、装备、或系统初步能够达到的能力。形成初步作战能力是考核或验证系统门限值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防务采办术语-98、防务采办电子手册-96)
      由受过训练的、类型和数量适当的人员有效地使用与维修具有规定特性的装备,装备系统按规定要求初步达到的能力。(GJB3872-99)
      35 全面作战能力 full operational capability (FOC)
      由受过训练的、配备齐全的、得到保障的军事单位或武装部队,有效运用一种具有规定特性的武器、装备或系统全面达到的能力。(防务采办术语-98,防务采办电子手册-96)
      编者注:形成全面作战能力表明系统已达到成熟状态,美国空军条例AFR80-5-78认为,空军装备从形成初步作战能力到全面形成作战能力一般为2年左右。
      36 寿命周期费用 life cycle cost (LCC)
      在装备寿命期内用于研制、生产、使用与保障以及退役所消耗的一切费用之和。(GJB/Z91-97)
      在预期的装备寿命周期内,为装备的论证、研制、生产、使用与保障、退役所付出的一切费用之和。(GJB1364-92)
      系统在其寿命期内,政府用于采办和拥有该系统的总费用。它包括研制、采办、使用、保障和处置(适用时)的费用。(防务采办术语-98)
      编者注:上述定义说明寿命周期费用包括研制费用、生产费用、使用和保障费用以及处置费用。这些费用进一步说明如下:
      研制费用
      系统从论证开始经过研制直至投产前所需的费用总和,一般包括论证和方案研究费用、设计与试制费用、试验与评价费用,分摊的保障备件费用以及管理费用等。
      生产费用
      系统投入批生产后所需的重复性和非重复性生产费用及生产阶段所需的其他费用之和,一般包括劳动工时、材料、生产、工具、夹具、生产设施、质量控制和管理等的费用。
      使用和保障费用
      在使用寿命期内,使用和保障系统、分系统和重大部件所需的费用之和,一般包括电力、燃料等消耗性费用,以及人力、通信、运输、人员培训、技术资料及文件、保障设备、设备维修、补给线的初始备件及更换、和管理等费用。使用和保障费用占寿命周期费用的比例最大,现代武器系统的使用和保障费用约占60%左右。
      处置费用
      系统退役处置所需的总费用,一般包括撤消系统、报废计划或废物利用计划对系统进行处置所需的费用,它可根据回收的钱数作调整。
      37 项目采办费用 program acquisition cost
      防务系统采办所必需的研制(研究、研制、试验与评价)、采购和系统专用军事建筑的费用估算。研究、研制、试验与评价费用将从防务采办项目立项时开始累计。军事建筑费用包括直接和该系统专用的那些项目费用。(防务采办术语-98)
      38 拥有费用 ownership cost
      采办费用与在产品拥有期间的使用和保障费用之和。采办费用包括诸如采购、初始补给、专用工具和设备以及报废处置(如果需要)等一次性费用。使用和保障费用包括直接和间接的使用费用。(WATOG-91) #p#分页标题#e#
      39 费用作为独立变量 cost as an independent variable (CAIV)
      用于采办和使用各种经济上可承受的防务系统的方法,包括确定具有进取性的、可以实现的费用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开展的管理工作,如在性能与进度之间进行权衡。费用目标使各种任务需求和计划的年度资源取得平衡,同时考虑在国防部和工业界进行预期的过程改进以满足关键的用户要求。CAIV注意到政府对按照总费用确定/调整寿命周期费用目标和评价要求的职责。(防务采办术语-98)
      编者注:在当前美国国防开支削减的环境下,美国国防部强调在采办过程中,以费用作为一个独立变量,制定一个积极且可实现的目标,通过与性能和进度的权衡,取得一组最佳的平衡目标,并在各个里程碑进行评审、评估,把费用目标作为项目管理的工具。
      40 系统可靠性和维修性参数 system R&M parameter
      描述系统可靠性和维修性的度量,它直接与战备完好性、任务成功、维修人力及保障资源有关。对系统可靠性维修性参数要求的量值称系统可靠性维修性指标。(GJB451-90)
      其度量单位直接与战备完好性、任务成功、维修人力费用、或后勤保障费用有关的可靠性或维修性的度量。(防务采办术语-98、MIL-STD-721C-81)
      编者注: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MTBCF)和恢复功能用的任务时间(MTTRF)分别为任务成功有关的系统可靠性参数和维修性参数。
      41 固有可靠性和维修性值 inherent R&M value
      可靠性和维修性的一种度量值。它只包括产品设计制造的影响,并假设使用及保障条件是理想的。(GJB451-90)
      可靠性和维修性的一种度量值。它只包括产品设计及其制作的影响,并假设使用及保障条件是理想的。(MIL-STD-721C-81)
      可靠性和维修性的一种度量值。它只包括产品设计及安装的影响,并假设使用及保障条件是理想的。(防务采办术语-98)
      编者注:固有R&M值仅考虑承制方在设计和生产中能控制的因素,用于描述产品设计和制造的R&M水平。例如,固有可靠性通常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来度量,而固有维修性则通常用平均修复时间(MTTR)来度量。
      42 使用可靠性和维修性值 operational R&M value
      可靠性和维修性参数的一种度量值。它包括产品设计、安装、质量、环境、使用、维修的综合影响。(GJB451-90、MIL-STD-721C-81)
      可靠性和维修性参数的一种度量值。它包括产品设计、质量、安装、环境、使用、维修的综合影响。(防务采办术语-98)
      编者注:使用R&M值除了考虑设计和生产的因素外,还考虑产品的安装、使用环境、使用和保障方案、维修策略等因素,用于描述产品在计划的环境中使用的R&M水平。例如,使用可靠性值通常用平均维修间隔时间(MTBM)值来度量,而使用维修性值常用平均系统恢复时间(MTTRS)来度量。
      43 目标值 objective/goal
      用户所期望的和项目经理企图获得的性能值,目标值表示比每个项目参数的性能门限值大一个量值。该量值在使用上是有意义的,时间上是关键的而且费用上是有效的。(防务采办术语-98)
      期望装备达到的使用指标,它既能满足装备的使用需求,又可使装备达到最佳的效费比,是确定规定值的依据。(GJB1909.1-94)
      既满足使用要求又具有增长能力或使用和保障费用最佳的R&M值。(AFR80-5-78)
      编者注:从上述定义不难看出,R&M目标值首先表示系统投入外场使用,经过一段期间的使用、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后达到成熟状态的R&M水平,这种R&M水平必须满足预定的未来使用环境下的使用要求;同时,R&M的目标值应使系统在外场使用的使用和保障费用最低,而且应是通过增长可以达到的R&M值;对每个项目参数来讲,目标值可能比门限值大(优)一个量值,该值在使用上应是有意义的,时间上应是关键的,经济上应是有效的。此外,目标值可以根据前面阶段项目取得的结果进行适当修订。 #p#分页标题#e#
      实现R&M目标值的时机应是系统达到成熟的状态(即R&M增长已基本结束)的时候,即成熟期,它主要取决于系统的特点(复杂性、使用频度等)。例如,美国空军F-16战斗机为10万累计飞行小时,B-1B轰炸机为20万累计飞行小时;AFR80-5-78认为是系统形成初步作战能力后2年。
      44 门限值 thresholds
      装备必须达到的使用指标,它能满足装备的使用要求,是确定最低可接受值的依据。(GJB1909.1-94)
      完成任务(即满足使用要求)所必需的最低的R&M水平。R&M门限值是制定合同最低要求的基础。(AFR80-5-78)
      为满足用户需求所必须达到的最低可接受值。如果没有达到门限值,那么项目性能就会严重下降,项目费用可能太高,项目进度可能拖延。(防务采办术语-98)
      编者注:对每个项目来讲,目标值和门限值的差距要根据每个项目的特点(如成熟性、风险等)具体确定。R&M门限值是满足系统使用要求所必须的最低的水平,即最低的要求值。它是外场使用试验进行验证的依据,其验证时机可根据不同类型的系统及不同的要求来确定。例如,美军MIL-E-87231《航空涡喷发动机军用规范》规定发动机设计的R&M门限值检查时机为初始飞行评审、全面飞行评审、初始使用评审和工作能力评审等4个点。
      R&M门限值与目标的差值主要考虑系统在外场使用R&M增长的潜力,它取决于系统的复杂程度、进度要求、技术能力、投入经费和外场使用频度等因素。
      45 规定值 specified value
      合同和研制任务书中规定的期望装备达到的合同指标,它是承制方进行可靠性和维修性设计的依据。(GJB1909.1-94)
      编者注:R&M规定值应由目标值按规定的模型或一定的转换关系导出。由于R&M规定值属于R&M的固有值,而R&M目标值属于R&M使用值,所以规定值一般应大于目标值。例如,F/A-18战斗机的可靠性目标值平均故障间隔飞行小时(MFHBF)为5.0h,而其规定值为5.4h。
      第1章 46 最低可接受值 minimum acceptable value
      合同和研制任务书规定的、装备必须达到的合同指标。它是进行考核或验证的依据。(GJB1909.1-94)
      编者注:R&M最低可接受值可用于控制系统研制计划的技术和费用风险,是系统在工程研制阶段结束时的里程碑应具有的R&M值。R&M最低可接受值可根据R&M规定值,考虑到费用、进度、技术能力、设计风险和不确定性导出,是系统的R&M增长计划各个重要里程碑应达到的R&M值,一般应大于或等于门限值。
      对设备而言,R&M最低可接受值,通常是工程研制阶段结束应达到的R&M值;R&M规定值则是设备达到成熟状态时的R&M值,也就是在生产验收时,应达到的值。例如,由美国西屋公司研制的用F-16战斗机的APG-66机载火控雷达可靠性最低可接受值MTBF为60h,要求在可靠性鉴定试验结束时必须达到;其可靠性规定值为100h,要求在生产验收时达到。在最低可接受值和规定值之间还可规定中间值。例如,F/A-18战斗机装备的APG-65机载火控雷达可靠性最低可接受值MTBF=64h,规定值为106h,两者中间还规定中间值为85h,作为主承包商休斯公司的中间监控点。
      47 分配值 allocated value
      分配值是系统设计时用于进行分配的值。(根据参考文献75编写)
      编者注:分配值一般应比规定值大(优),以保证系统在实际使用环境下达到目标值。例如,F/A-18战斗机合同要求的可靠性规定值为MFHBF=5.4h,但在飞机设计中,麦道公司以MFHBF=6.18h作为设计指标值分配到飞控、发动机、液压、电源等各个机载系统。
      48 预计值 predicted value
      预计值是用规定的预计方法确定的值。(根据参考文献61编写)
      49 观测值和验证值 observed value & demonstrated value
      观测值是在规定的条件(实际的或模拟的环境条件)下产品工作(如实验室试验等)时所测得的值。验证值是在试验条件下真值的可能范围;在规定置信区间内的观测值。(根据参考文献61编写) #p#分页标题#e#
      编者注:如,MTBF的观测值(点估计)等于产品总工作时间除以关联故障数。
      由于R&M预计方法的误差、数据系统的不完善、故障定义的不一致以及实验室条件与外场使用环境条件的差异等各种原因,致使产品的预计值、观测值和使用值有时差别较大。

    • 0
    • 0
    • 0
    • 2.5k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可靠性工程软件ReliaSoft中国总代理上海山外山机电
    • 东莞市帝恩检测有限公司
    • 江苏拓米洛高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内容
    • 做任务
    • 动态
    • 风格
    • 到底部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