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失效機理驗證
失效機理驗證是指在預定的條件下,使與失效產品設計、工藝、經歷
相同的正常(這種正常也許隱含著不正常)產品重現相同的失效現象,出現
特定的痕跡和特徵。
驗證的過程往往十分困難。即使是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分析人
員,提出的假設的正確率也不是百分之合,在複雜情況下可能很低。這
時,應再做失效部位的鑒別,描述失效特徵,提出新的假設後再驗證。
在驗證中出現百分之百相同的失效現象可以說是一種難以實現的理想。
如果實現了半定量或定性的驗證也可以滿足工程要求,就不需要強求百
分之百。在驗證前,應明確出現何種特定的痕跡和特徵就認為驗證成功。
多次驗證仍然失敗也是可能的。造成產品失效的狀態十分複雜,也許是
不易捕捉的瞬態,也許在短時間內不再重現難以摸出規律,也許人為類
比受設備、時間、經費和認識水平等條件限制,應該可以理解。但在工
程處理時,應該記住曾經有失效機理不明的失效件,並根據已經開展的
失效分析結果做必要的預防工作。
失效機理驗證工作要求掌握專業技術,因此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派適當
的人員。有三種應用形式可以選擇。
(1)失效分析人員直接應用。例如,顯微鏡觀察、照相技術,發現、
收集各種失效痕跡。
(2)鑒定人員運用。例如,MAU或者其他Hybrid積體電路測試等,
鑒定人員必須具有一定的資格,運用的設備應獲得確認。
(3)委託外部測量專家。在失效分析中,涉及和需要的技術知識
極其廣泛。需要用到的儀器也有許多不同類別,委託其他外部測量機構
或專家,可以解決某些分析問題的局限性。例如,Bel中山廠ICM投產
初階段,ContactPin鍍鎳層厚度之測量分析,就委託中華人民共和國華
南計量中心由專家用高倍顯微鏡量測微剖切面之方法完成。
2.6估計失效模式的發生概率和危害性
估計失效模式的發生概率和危害性的目的是為了降低質量成本和提
高風險決策的準確性。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